
武安市九龍山礦山修復后現場。河北日報通訊員 李 輝攝

武安市九龍山礦山修復前面貌。河北日報通訊員 李 輝攝
根據省委工作部署,今年4月,全省人大系統組織開展四項聯動監督。8月開始,又深入開展“6+1”聯動監督“回頭看”。
礦山綜合治理、優化營商環境、農業結構調整、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公共醫療衛生服務……“6+1”聯動監督“回頭看”和四項聯動監督要解決的問題,每一件都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重視、省委和全省人民高度關注、制約和影響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
今年以來,各級各部門在這些領域作出了哪些努力?去年發現的問題整改到位沒有?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9月13日至16日,省人大常委會“6+1”聯動監督“回頭看”和四項聯動監督第一執法檢查組深入邯鄲、邢臺兩地,座談聽問情況,現場查看材料,實地檢驗成效,鞏固拓展監督成果。
堅持問題導向
——盯住問題不放,切實摸清底數
“2020年,我們共治理87處責任主體滅失礦山,恢復治理總面積4055畝。”9月14日,在武安市召開的匯報座談會上,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
“我們是奔著問題來的,你們做了大量工作,非常不容易,但形勢不允許我們停下來欣賞成績。”他的發言被執法檢查組成員打斷。
武安曾是全國58個重點產煤縣和四大富鐵礦基地之一,群采礦點在上世紀80年代高峰期時達3000多個,治理任務較重,檢查組尤為關注。
現場匯報立即轉入“談問題”模式。“剛才你介紹根據全省《露天礦山深度治理三年作戰計劃(2019—2021)》,你們承擔173處任務,其中132處為責任主體滅失礦山,我想了解一下,能不能如期完成?”執法檢查組成員問。
“今年下達我市責任主體滅失礦山治理任務18處,預計9月底主體工程完工、年底前全面完成。”相關部門負責人肯定作答。
檢查組成員繼續追問:“如何解決非法盜采問題?”
“現在盜采非常猖獗,我們確實壓力很大。”該負責人坦言,“我們正借助‘天眼’立體化執法平臺和無人機定點航拍等技術手段,對全域礦山現狀進行技術鎖定,建立臺賬、嚴控新增。”
與以往相比,此次執法檢查更注重問題導向。在邯鄲、邢臺執法檢查期間,上述這種“隨時打斷并提出問題”的場景,每天都會出現。
9月13日下午,成安縣,如意湖畔。水清草綠,岸柳垂青,移步換景,如詩如畫。
“南部調蓄工程占地多少?蓄水量多少?”檢查組上來就直奔主題。
“占地297畝,蓄水量為57.1萬方。”有關部門負責人上前介紹,“現在以南部調蓄工程為核心,通過干渠與東湖、北湖形成蓄泄兼備的環城水系基本框架,年可減壓地下水量300余萬方。”
“走,去看看你們的環城水系。”聽完介紹,檢查組臨時決定增加一個檢測點。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河岸邊,親自驗證過一個個細節,檢查組才滿意地離開。
4天、22個縣(市、區)、5次座談、85個點位——這是第一執法檢查組在邯鄲、邢臺進行執法檢查的節奏。
“既然檢查,就不能紙上談兵,要拿出緊盯問題不放松的精神,看到真情況、聽到真聲音。”檢查組成員表示。
堅持依法依規
——推動省委部署落地見效,法律法規有效實施
原本黑乎乎的煉鋼廢水,經過綜合治理后竟然可以養魚。9月14日,在邯鄲市新金集團污水處理車間內,執法檢查組看到了這一幕。
時光倒流,那是追求短平快的時期。很多鋼企坦言,當時在節約和環保問題上,確實重視程度不夠。
而今,再沒有當初的選擇題。工作人員自豪地說:“現在,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企業戰略目標。”
這是思想觀念之變,也是法律“咬合”之威。
處理后的廢水全部回用于生產工序,實現廢水零排放;
每年可節約新水100多萬噸,噸鋼綜合耗水達到1.9立方米,穩定在國內先進水平……
一組數據足以說明,這家鋼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嚴格履行水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正努力走出一條節水治水雙豐收的綠色發展新路。
能否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是關鍵。
此次執法檢查,每一個領域、每一項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每到一個地方,檢查組都會認真對照省委部署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看各項目標任務是否完成、各項法律規定是否落實。
9月15日下午,趕到威縣老沙河點位時,已是黃昏時分。夕陽西下,幾只白鷺掠過清澈的河面,泛起層層漣漪。
威縣地處黑龍港流域,屬水資源匱乏縣,地下水超采治理任務較重。執法檢查組很是關注,一上來就接連發問:“今年你們縣取水井關停任務多少?完成情況怎樣?地下水位回升了多少?”
“今年下達我縣的取水井關停任務1747眼,已關停1753眼,占全年任務的100.34%。”威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上前一步說,深層地下水位同比回升4.78米,淺層地下水回升5.21米。
開展農業結構調整、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公共衛生管理……執法檢查將焦點對準省委部署要求,逐項檢查貫徹落實情況,精準點中痛點難點。
手握法律利劍,此次執法檢查還始終以法律為標尺。
“按節水條例規定,你們怎樣推動工業節水減排?”“如何加強重點用水單位監管?”“對沒完成農業節水任務的,有哪些處罰措施?”……一連串問題,直擊法律實施中的短板。緊扣相關法律法規,檢查組不錯過一個細節、不放過一個漏洞。
堅持明察暗訪
——不打招呼不聽匯報,動真碰硬一插到底
9月15日一早,隨機抽查組就出發了。
水源置換工程推進情況怎樣?年底前能不能具備通水條件?抽查組想去水廠看看,就在手機導航上選定了某縣一家水廠。
車子駛近目的地,隨機抽查組成員們都直起身子,緊盯著窗外。
只見空空蕩蕩的工地上,工人們正忙著打地基。“怎么剛開始打地基?能按時完工嗎?”抽查組當場把水廠負責人請來。
“進度確實慢了些,今年7月連降幾次大雨,對進地施工造成較大困難。”該負責人解釋,“我們正在加緊施工,確保能在12月底前具備通水條件。”
“還有兩個多月時間,任務還很艱巨啊。”抽查組細細囑咐,一定要科學謀劃、倒排工期,加快推進水源置換工程建設,確保如期完成通水目標要求。
“沒問題,保證完成!”該負責人立下“軍令狀”。
執法檢查組負責人特別提及了此次執法檢查的創新。“為了了解更多真實情況,我們大大增加了隨機抽查比例,并對重點問題整改進行‘清單式’抽查,根據事前摸排的線索,檢查組不打招呼、直奔現場。”
走訪農戶家、檢查農產品加工車間、深入旱作雨養和季節性休耕項目、察看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企業……4天時間里,僅在邯鄲、邢臺兩地,一個隨機抽查小組就走訪了近40個點位。
“我們每天瞪大眼睛仔細‘找茬兒’,大家整體感覺問題比以前少多了,老百姓反映也越來越好了。”連續幾年參加聯動監督的隨機抽查組成員感慨。
堅持推進整改
——監督與支持相結合,為解決問題開“藥方”
“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執法檢查中,兩地都提到了礦山治理之艱。
檢查中發現,經過各級人大、政府持續用力,礦山綜合治理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然而,一組數據不能回避:邯鄲提出,全市有不達標礦山106個,目前僅完成整治33個。邢臺提出,有不符合標準礦山119個,目前已完成整改47個。
兩地之欠賬,折射礦山治理之困,更折射全省礦山治理任務之難。
執法檢查直面問題,監督發現不足。但是,不為反對而反對,既要監督也要支持,最重要的是提出良方、督促整改,推動問題解決。
“有的治理工程進展緩慢,修復治理標準較低。”
“受利益驅使,建筑砂石非法采礦現象時有發生,且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執法監督面臨發現難、制止難的問題。”
……
檢查組不僅拋出了一連串的疑問,還開出了“藥方”: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山上山下地上地下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實現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產業富民的有機融合。要堅持“堵”與“疏”相結合,嚴格執法監管,同時加快審批進度,盡快編制實施建筑石料集中開采區規劃。
需要科學治理的,何止礦山?
實際上,除了礦山綜合治理,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農業結構調整、優化營商環境、清理規范房地產開發項目、清理規范違規違建項目、清理規范資源能源項目、加強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等,均需要系統科學考慮。
“要把‘當下改’和‘長久立’結合起來。”檢查組建議,瞄準省委提出的目標要求,牢固樹立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和法治思維,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準確把握問題的癥結,科學制定推動解決問題的治本之策,努力用最好的方法、最佳的途徑、最有效的措施推動工作落實。
檢查組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強化人大綜合監督手段的運用,通過執法檢查情況報告、審議政府相關工作情況報告、開展專題詢問和工作滿意度測評等,進一步依法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責任落實、制度落實和突出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