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河北省2021年1-7月省本級預算及省總預算執行情況的初審報告(書面)
--2021年9月27日在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
為做好本次會議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于河北省2021年1-7月份省本級預算及省總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準備工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財政經濟委員會開展了預算執行情況的初審工作。8月30日至9月2日,組成兩個調研組分赴滄州、邢臺、邯鄲及部分縣(市、區),聽取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匯報,與部分企業代表進行座談,實地察看了部分園區和企業。9月7日,召開財經委第41次會議,聽取省財政廳、稅務局等6個部門的專題匯報,審閱了7個部門的書面匯報材料。在此基礎上,對全省1-7月預算執行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初審意見和建議。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評價
財政經濟委員會初審認為,今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發展形勢,省政府及有關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扎實落實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關于預算的決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狠抓預算執行管理,不斷強化財政資金保障作用,1-7月全省和省本級預算執行情況較好。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穩定增長。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810.8億元,完成預算的69%,超過序時進度10.7個百分點,同比增長13.5%,與2019年同期相比兩年平均增長6.6%。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795.8億元,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1.1%,整體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爭取中央資金支持積極有效。1-7月爭取下達我省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資金3386.6億元,較上年增長7%。其中下達我省一般公共預算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增幅均居全國第一。爭取中央下達我省一般債務限額511億元,總量居全國首位。減稅降費政策扎實落實。1-7月全省累計減稅降費728.5億元,其中涉及企業和居民負擔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下降16.3%。上半年我省納稅人繳費人實際稅費負擔率降至6.6%,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有效助力市場主體減負紓困。重點民生支出和社會事業保障較好。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與上年同期可比增長2.5%,其中民生支出占比達80.1%。中央下達我省財政直達資金已分配下達97%,落實項目完成支出的進度為64.5%,超過序時進度6.2個百分點,有力保障了民生領域資金需求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財政收入持續增長壓力較大。由于去年8-12月我省稅收收入同比增長7.6%,增長基數較高,疊加今年后幾個月我省稅收依賴度較高的工業產品價格存在不確定性、鋼鐵行業面臨限產壓力,以及環保管控等因素,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面臨壓力。
(二)部分部門和地區預算支出落后時間進度。省級預算部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為50.9%,低于序時進度7.4個百分點。全省13個市(含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區中,有9個市和60個縣(市)未達到預算支出序時進度。
(三)部分地區和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的地區相關財政支出大幅增長,收入出現減收,造成財政收支矛盾加劇。常態化疫情防控對餐飲、外貿等行業影響較大,部分行業原材料價格上漲,服務成本增加,導致部分企業上繳稅費困難。
(四)政府債務結構性風險仍需注意。全省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總體債務規模增長較快。石家莊、唐山、秦皇島3個市本級,張家口市橋西區、承德市雙橋區等10個縣、區被財政部列為政府債務風險預警地區,仍需妥善化解風險。
三、主要意見建議
(一)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對財政經濟工作部署和要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承德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研究落實中央和省委對后幾個月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和對下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完成全年預算收支目標。
(二)繼續認真落實中央積極財政政策。各級財稅部門要深入分析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各行業特點,精準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細化完善惠企紓困政策,不斷提升政策效能。抓住經濟穩定恢復穩中向好的機遇,創新財政支持政策有力推進“三重四創五優化”和“三基”建設年活動,推進市場主體加快發展。充分發揮預算內投資和政府債券作用,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有力保障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實。
(三)不斷夯實財政收入基礎。清醒認識財政收入持續恢復增長的艱巨性,密切監控稅收依賴度較高行業企業經濟發展狀況,鋼鐵、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相關企業影響,以及化解產能、環保管控和疫情防控影響,提前做好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保護應急預案和政策儲備。同時要加強市縣財政收入質量管理,規范和管控非稅收入占比,加大對非稅占比較高地區的通報督查力度,嚴禁虛收空轉等行為。(四)進一步加快預算支出進度。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實保障重點支出。強化省級部門預算執行主體責任,及時、科學制定產業資金分配方案,著力縮短資金安排使用周期,預算調整資金要在年內形成支出,及早發揮財政資金效益。市縣和雄安新區要加強重大項目、重點支出管理,加快財政直達資金等預算支出進度。財政部門要強化督導考核,積極協調主管部門,加快預算執行。
(五)切實防范財政運行風險。要壓實市縣“三保”責任,堅持“三保”支出的優先地位,加大對財政困難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防范基層財政運行風險。切實落實中央和省委有關要求,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防止有的地方以負債換政績。加強政府債券資金使用績效評價和結果應用,杜絕債券資金使用浪費現象。審計部門要加強對政府債務風險預警地區和提示地區審計監督,及時防范政府債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