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河北仁愛醫養服務集團下屬一家養老機構,老人正在進行益智活動鍛煉。(本報資料片)河北日報通訊員 王俊海攝
今年省兩會上,“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成為一個熱詞。代表委員們熱議“場景”,社會各界關注“場景”,各大媒體聚焦“場景”。這個熱詞,折射出的是發展大勢,反映出的是群眾期盼。
現代化,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曾分享了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記得當年我到農村去,當地‘秀才’跑我那兒來宣講,說‘咱們今后現代了,那都不一樣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包子餃子肉絲肉片’。”總書記動情的回憶在會場內外激起廣泛共鳴。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包子餃子肉絲肉片”,語言雖然樸素直白,但卻說明了一個道理:現代化是可知可感、可觀可觸的,它就氤氳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電燈電話”“肉絲肉片”在人們心里早已不“高大上”了,大家對于現代化的感受和理解也在不斷迭代升級。如今,“軌道上的京津冀”紅利進一步釋放,環京津一小時生活圈加速形成;廠房中智能化流水線有條不紊地運轉,農田上無人機來往穿梭;人們上學有保障、就醫更便利……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里有你有我,每個河北人都在親眼見證、親身體驗。
“建議完善城鄉社區10分鐘健身圈,讓市民享受高品質的健身鍛煉”“希望能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建議河北對小微企業和創業人員發放產業扶持資金”……省兩會召開前夕,河北新聞網的“我向河北兩會說心愿”專區一經推出,就收到了許多網友的留言。從交通強省到農業強省再到數字河北,這一條條留言背后,是對省兩會的熱切關注,也是對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的憧憬和期待。
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我們都是見證者、受益者,也都是參與者、建設者。過去一年,無論是雄安新區工地上斗嚴寒、戰酷暑的建設者,還是夜以繼日、鉆研創新的科研工作者;無論是忙碌在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還是奔波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7400多萬河北人民以拼搏和汗水,推動著一個個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在燕趙大地不斷鋪展。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踏上新征程,有更多的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值得我們去憧憬,等待我們去打造。在省兩會上,代表委員們一次次精彩的發言,一場場熱烈的討論,傳遞出的是一種聲音——謀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需要我們快馬加鞭、再接再厲,需要我們把力量聚沙成塔、涓匯成海。
這是屬于你我的“兩會時間”,這是事關每個河北人的現代化畫卷。讓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把身影印刻在更多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