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
關于河北省2022年省級決算和全省總決算草案的審查結果報告
——2023年7月27日在河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
本次常委會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財政廳廳長趙新海受省人民政府委托作的《關于河北省2022年省級決算和全省總決算情況的報告》和省審計廳廳長趙文海受省人民政府委托作的《關于2022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工作報告》。財政經濟委員會結合會議審議意見,對2022年省級及全省總決算草案和決算報告進行了審查,現將審查結果報告如下。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2022年,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的復雜局面,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在省委堅強領導下,省人民政府及其財政等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貫徹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深入落實省委十屆二次、三次全會部署和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有關決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精準有效落實減稅降費等穩經濟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保障重點支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縱深推進、冬奧會成功舉辦,千方百計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有效防控財政運行風險,持續保障改善民生福祉,為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總的看,省級決算和全省總決算草案反映的預算執行情況較好。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批準2022年省級決算,省財政部門根據省人大常委會批準決算的決議批復雄安新區本級決算。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2022年決算和審計工作報告也反映出預算執行和管理中的一些問題,主要有:一是受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和疫情影響,稅收收入下降較多,非稅收入增長較快,收入結構有待優化,在收支緊張的情況下需更加關注收入質量;二是有的重點支出政策落實不夠到位,有些地方財政轉移支付與重點民生資金滯留,分配下達與撥付使用不及時,資金使用效益還需提高;三是部分地方財政運行比較困難,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資金調入調出和列報不夠規范,財政可持續性值得高度關注;四是部分使用專項債務收入安排的支出進度不快,資金結轉比例較大,政府債務借用管還水平還需提高等。對此,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省審計部門按照省委審計委員會部署,緊緊圍繞省委中心工作,對2022年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依法開展審計,反映了省級預算執行情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大政策落實以及國有資產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審計建議,有效發揮了審計監督的重要作用。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審計查出問題和審計建議,扎實做好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工作,今年11月份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
為進一步做好財政預算工作,針對2022年財政決算反映的問題,財政經濟委員會提出以下建議。
一、更好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屆四次全會部署,采取有力措施,推動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不折不扣執行國家延續實施的減稅降費優惠政策,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有效發揮財政穩投資促消費作用,穩住經濟運行。優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兜牢基層“三保”底線。突出保障重點,著力支持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全面綠色轉型、深化改革開放、實現共同富裕等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在河北落地見效,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
二、進一步規范預算決算編報。按照預算法關于四本預算的功能定位編報預算,嚴格控制各類預算之間資金調入調出,規范資金列報和使用。編制部門預算時充分考慮上一年預算執行情況、結轉結余資金情況、有關支出績效評價結果,推動資金分配更加科學。優化一般公共預算專項資金安排,有效歸并整合支持方向交叉重疊的轉移支付資金,對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持方向相同的資金安排予以優化。推進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建設,做好資產清查、會計核算和信息化建設等基礎性工作。
三、持續提升財政管理水平。依法實施稅費收入征管,依法合規盤活政府閑置資產,嚴肅財經紀律,嚴禁虛收空轉,積極涵養和培育稅源,穩步改善財政收入結構。對資金分配下達與撥付使用不及時等情況進行歸類分析,采取切實措施解決財政資金滯留閑置等問題。堅持“先有預算,后有支出”,嚴格依法執行人大批準的預算,不得無預算、超預算撥款。突出預算績效管理導向,加強績效監督,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切實將評價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積極穩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清晰界定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健全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優化轉移支付結構,為提升基層財政運行保障能力奠定制度基礎。
四、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科學確定我省政府債務規模和分地區債務限額水平,有力保障重點領域合理融資需求,切實實現政府債務限額與償債能力相匹配。強化項目庫建設,擴大儲備規模、提升項目質量、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健全專項債券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使融資規模與項目收益平衡,確保債券到期本息按時足額償付。落實“舉債必問效、無效必問責”要求,從源頭遏制政府債務資金執行慢、閑置浪費等現象。加強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監管,積極有效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嚴禁通過新增隱性債務上項目、鋪攤子,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
五、加大審計監督和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力度。深化人大監督和審計監督貫通協同,健全審計機關研究提出下一年度審計監督重點內容和重點項目征求本級人大常委會財經工作機構意見建議制度,在人大財經委預決算初步審查中強化審計力量,切實增強監督合力。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審計監督。做好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壓實整改主體責任,強化審計結果應用,對整改情況持續跟蹤核查,形成審計整改工作閉環。推進審計結果和整改結果公開,更好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