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河北省供熱用熱管理規定》實施情況的報告,提交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報告顯示,規定頒布實施以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把法律確定的原則、制度和要求有效落實到供熱用熱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熱源結構持續優化,“冬病夏治”有序推進,全省供熱用熱管理服務水平穩步提升。
針對主力熱源缺失或熱源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各地按照“一地一策”原則調整優化熱源結構,謀劃建設了一批熱電聯產和工業余熱供熱項目,同時充分利用城鎮污水資源、中深層地熱能供熱、電動熱泵技術等,不斷優化熱源結構。其中,唐山、邯鄲、邢臺通過科學配置調峰、備用熱源,合理推進分布式熱源建設等,有效解決了熱源結構單一、嚴寒期熱源緊張等問題。
在“冬病夏治”方面,2022至2023年采暖季結束后,各地立即按照“應檢盡檢、應修盡修”原則,重點對各熱源廠鍋爐區附屬設施、各換熱站換熱設施、一二級管網、各類閥門等進行全面排查梳理,確保隱患問題和薄弱環節全面徹底整改到位。目前,全省“冬病夏治”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落實,計劃10月底前完成全部供熱設施檢修維護工作。
為保證穩定供熱,我省還開發建設了供熱監管信息平臺,全省典型熱用戶室溫采集已覆蓋96%的居民小區,主要供熱企業中已有94%實現生產系統智能化升級改造,94%的換熱站實現了無人值守遠程管控,各相關部門主動發現、及時處置供熱用熱系統運行異常和室溫不達標情況的能力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執法檢查也發現了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比如部分城市基礎熱源、熱網布局和規模與城市發展不匹配,一些熱用戶隨意改造暖氣管道、占壓管線,個別供熱設施檢修維護不到位等。
對此執法檢查組建議,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微信等平臺宣傳供熱用熱知識,讓執法主體、供熱企業、居民群眾更加全面地了解規定內容,形成全社會支持和配合供熱用熱工作的良好氛圍;緊抓當前城市更新機遇,科學預測供熱負荷發展狀況,持續加大供熱設施投資力度,加快實現互聯互通、多熱源聯網運行,切實提高供熱保障能力;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建立健全供熱用熱預警和應急保障機制,持續開展“冬病夏治”工作,及時維護、更新供熱設備設施,切實提高供熱質量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