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7日至8月1日,我省遭遇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洪水災害。省委在強有力組織防汛抗洪救災的同時,第一時間部署啟動防汛避險人員轉移立法并三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省人大常委會黨組迅即組建立法專班,僅用五個月時間即于2024年1月14日制定出臺了《河北省防汛避險人員轉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為摸清《條例》實施后的成效和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以法治手段推進防汛避險人員轉移各項措施落實落細,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河北大學成立課題組,于2024年對《條例》開展了立法后評估。這是河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以來首次開展立法后評估工作。
評估顯示,《條例》在全省范圍內得到了廣泛認同和有效執行,保障了2024年防汛避險人員轉移工作的規范化、法治化,為強化汛前準備,提升汛情預報預警精準度,快速有效開展防汛避險人員轉移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條例》的必要性、科學性、針對性、規范性和實效性在條款內容上和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真正做到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全民守法”。
《條例》出臺后,2024年4月至7月,省人大常委會組織成立宣講團開展《條例》集中宣講、專題宣講10余次,覆蓋省市縣鄉防汛工作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群眾萬余人;制作培訓光盤3000張配發到鄉鎮一線;將《條例》宣講視頻作為網絡課程發布至河北省干部網絡學院授課內容。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開展培訓千余次,覆蓋防汛工作人員4萬余人次;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和發布公益廣告、制作宣傳手冊、農村“大喇叭”等,對《條例》進行全方位、多渠道宣傳報道,并以全國防災減災日等為契機,開展防汛避險主題宣傳活動,實現《條例》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進一步增強公眾的防汛避險意識。
2024年汛期以來,全省根據雨情水情,按照《條例》規定,共分區分級轉移35.8萬人次,各地的防汛避險人員轉移工作更加高效、規范。根據《條例》規定,2024年省防指在汛前、汛期關鍵時間節點組織開展了3輪風險隱患排查,對重要防洪工程、重要基礎設施、重點區域部位進行全面檢查,發現整改問題隱患4587處。
在安置點設置方面,根據《條例》規定,2024年全省按照農村地區每個鄉鎮至少改建1處短期避險場所,每個行政村至少改建1處緊急避險場所,做到應建盡建,滿足轄區應急避險需求的工作要求,全省農村地區新建鄉鎮級避險場所2115處、村級避險場所45221處,共計47336處,新增避險面積3889.5萬平方米。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各類應急避險場所48153處,避險場所占地面積達16561萬平方米。
在預案制定和培訓演練方面,根據《條例》規定,2024年各地均在汛期前根據山洪、地質災害、啟用蓄滯洪區等不同威脅,進行有針對性的避險轉移應急培訓和演練,檢驗部門協調運轉效率,并在演練中不斷完善轉移預案;加強業務培訓,舉辦全省防汛工作專題培訓班,對省市縣2000余名黨政領導干部進行集中培訓;組織消防救援等專業隊伍開展水域救援、險情處置等業務培訓,累計培訓4195人次。各級各部門累計開展防汛應急演練2.2萬場次、參加人員147.4萬人次,切實增強干部群眾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自救互救能力。
在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救援隊伍方面,根據《條例》規定,2024年各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強應急物資儲備管理,增加物資裝備品種數量,及時維護保養,優化調運方案,確保物資在緊急狀態下調得出、用得上;統籌落實各類專業救援力量,目前全省應急救援隊伍包括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森林草原消防隊伍、地震地質災害救援隊伍、防汛搶險隊伍、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社會應急力量等六大類專業救援力量,共有529支3897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