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清潔高效、多元支撐的新型能源強省。2023年11月1日起,全國首部新能源領域地方性法規《河北省新能源發展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施行。此后,在法治護航下,河北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技術創新,全省新能源發展建設駛入快車道。
《條例》施行一年多來,成效如何?近日,《條例》立法后評估報告提交河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報告顯示,《條例》有效推動了新能源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增強了新能源項目用地等要素保障能力,破解了新能源大規模并網消納和儲能難題,為新型能源強省建設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強化流程要素保障
張家口市、承德市壩上地區風能、光能資源富集,發展風電光電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張家口是全國首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冀北新能源基地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的七大陸上新能源基地。
2024年12月,張家口市尚義縣察汗淖爾300兆瓦光儲項目全容量并網,成為全省首個“光伏+生態治理+鄉村振興”示范項目。該項目采用“林光互補”模式,在光伏上方接收太陽能實現發電,下部空間種植耐陰作物,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為當地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筑起堅實屏障。
在項目謀劃、審批、建設階段,項目負責人白曉煒深刻體會到高效的行政審批效率。“作為河北省重點項目,從開工到并網發電僅用時一年多,比我們以前同類型的項目快了3至4個月,這都得益于法規政策的全流程、全要素保障。”白曉煒介紹說。
用地問題是項目落地的關鍵因素。一段時期以來,新能源項目建設的用地、用林、用草、用海存在限制較多、政策不明等問題,企業在跑辦手續時,常常遇到阻力。“《條例》充分釋放土地資源利用空間,順利解決了我們的用地問題。”白曉煒說。
唐山市豐南區充分利用人工養殖水域和灘涂發展“漁光互補”光伏項目;保定市及時調整有關政策,為滿城100兆瓦“林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順利選址提供有效保障……《條例》出臺后,各地紛紛探索新能源多元化發展路徑,推動綠色能源與生態保護、農業生產協同發展。
“截至今年4月,全省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突破1.1億千瓦,位居全國前列。風光發電裝機占全省電力總裝機比例達六成以上,成為河北主體能源之一。”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說。按照部署,到2035年,河北省將基本建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形成多元多向、靈活可靠的能源安全供應格局。
打造新能源產業鏈
新上一個項目,帶動一條產業鏈,形成一個產業基地,打造一個產業集群。在法治的推動下,河北各地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大力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開發利用,積極打造“發、輸、儲、用”全產業鏈條。
在發電環節,《條例》針對不同客體分別規范,突出河北省優勢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在輸送環節,強化電網配套建設,適度超前布局,增強接入能力;在儲能環節,多措并舉,大力發展抽水蓄能,鼓勵發展新型儲能;在利用環節,拓寬應用場景,延伸產業鏈條,加強新能源應用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發、輸、儲、用”協調發展。
為此,各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產業,成效頗豐。邢臺市、邯鄲市、衡水市立足資源稟賦,科學有序開展分布式光伏建設,極大程度緩解了企業用電壓力和農村用電需求;張家口市、承德市利用豐富的風光資源,大力發展集中式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加強大基地建設,促進規模化發展;唐山市、保定市發揮裝備制造產業基礎優勢,推動發展新能源裝備、電力裝備,健全完善新能源產業鏈;滄州市、秦皇島市利用近海海域水深較淺、風速穩定的特點,大力發展沿海風光電,助力河北成為北方海上風光的重要增長極。
此外,新能源應用場景也日漸豐富,用“綠電”煉“綠鋼”、用“綠電”造“綠車”、用“綠電”制“綠氫”等綠電與產業的雙向奔赴每天都在發生。轉型突圍中,綠電成為河北吸引投資、發展產業的金字招牌,全省1000余家規模以上能源裝備制造企業競逐產業新賽道。
破解并網消納難題
風光發電雖好,但風力忽大忽小、太陽升起落下,電力輸送很不穩定,大規模并網消納是世界性難題。
如何把“不聽話”的風光能源變成“穩穩的綠電”?《條例》以加強電網規劃建設、增強電網接入保障能力、推動儲能調峰為切入點,因地制宜、精準施策。
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基地位于張家口市張北縣,在基地聯合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正緊緊盯著眼前的六塊顯示屏。它們是基地的“千里眼”“順風耳”,通過它們可以實時監測全站發輸變電設備狀態以及全站風速、出力等關鍵數據。
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是全球首個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系統及智能輸電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工程,也是新能源領域的“國家名片”。這里平均每年可發出優質綠電超12億千瓦時,為滿足首都用電需求提供了堅實保障。
除了提高送出能力,河北相關企業還立足地區資源稟賦,以源網荷儲及電網末端微電網協同建設運行為思路,打造了邯鄲市涉縣合漳水光儲智能微電網,供電范圍包括合漳鄉19個行政村,電力用戶7322戶,涵蓋6座水電站,147戶屋頂分布式光伏,對于推動新能源發電消納利用、優化電網結構、離網運行、促進源網荷儲協同互動進行了有益探索。
此外,河北省充分發揮電力與數據信息產業鏈作用,深度響應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全力推進“電力+算力”融合發展,加速實現“綠色電力”向“綠色算力”的價值轉化,為美麗河北綠色發展注入澎湃動能。(李雯 楊延娜 梅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