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已從事三年科普工作的劉蓓蓓正忙著轉評科普職稱。“今年我省職稱評審中新增了科普專業,我們有了對口的晉升通道。”她高興地說。
劉蓓蓓不知道的是,這來自一位省人大代表的積極建言。
省人大代表、省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科技信息中心主任賈琳琳經常組織和參加科普活動,她發現科普工作者滿懷熱情宣傳普及科學知識,卻缺乏相應的職稱評價體系。
“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一翼,建設高水平科普人才隊伍是提升科普能力的關鍵。過去,科普人才普遍面臨上升通道狹窄等難題,對科普事業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賈琳琳代表說。
怎樣打開科普人才成長通道、激發大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帶著這個課題,賈琳琳代表深入調研,走訪了博物館、科技館、中小學校等單位的上百名科普工作者,發放調查問卷1000多份,詳細記錄下大家的意見和訴求,整理形成了《關于增設科普專業職稱促進科學普及和教育發展的建議》,并在今年初召開的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提交。
在建議中,賈琳琳代表提出,應為科普工作者規劃清晰的職業晉升路徑,并加強對科普職稱持有者的激勵,由政府部門提供項目資助、學術交流、成果獎勵等支持。
建議提交后,很快引起了省人社廳的重視,他們聯合相關部門多次召開專題座談會,邀請科普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參與討論,反復打磨評審標準、量化指標等條文細節。
今年6月,我省在職稱評審中正式增設科普專業,并出臺《關于河北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科學技術普及專業職稱評審條件說明》。
在劉蓓蓓看來,有了職稱評定標準后,科普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更加清晰。“我們要主動適應職稱評定新要求,在提升科普內容科學性、準確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使科普傳播既有料又有趣。”
科普工作者成長的通道打通了,但賈琳琳代表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評審工作還處于起始階段,需要更多長效機制保障實施。”她說,現在許多企業、社會組織和相關人員對申報渠道、流程了解不多,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職稱評定的參與度。此外,還應繼續加強評審部門與用人單位間的溝通,讓評出來的科普人才真正用得好。
“科普職稱評定關乎科普工作者的切身利益,也是推動科普事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通過不斷完善制度,希望能推動更多優秀科普人才涌現。”賈琳琳代表說。(記者 盧旭東 霍相博)